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火星捕获,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为了这一瞬间的喜悦,航天技术工程师张玉花和她的团队,忘我工作了整整十年。
从19岁初登冬奥会赛场,到31岁第四次出征,徐梦桃一个人扛过了这12年期间所有的迷茫、单调和疲倦,只为了得到那块梦寐以求的金牌。
是什么让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保持专注?是什么让他们主动选择了坎坷、磨难和孤独?答案就是:热爱。
歌德说: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
汪曾祺认为,人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热爱是一个人内心最深沉持久的力量。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自然会成功,但能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必然是热爱。
没有热爱,你会认为一切都是被分配的、别人要我做的,那么再轻松的工作,也会变成惩罚或负担。
没有热爱,便失去了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执着,哪怕只是遇到小小的困难,也感觉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工厂车间,就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在田间地头,就要精心耕作,努力赢得丰收。在商场店铺,就要笑迎天下客,童叟无欺,提供优质的服务。
人在哪里,心就在那里,行动就在那里。把职业当成事业,才能激发内在无穷的力量,对所有的困难都能甘之如饴、无畏无惧。
唯有热爱,能化平庸为精彩;唯有热爱,才抵那岁月漫长。
1
没有低价值的工作
如果说,高价值工作指的是那些能实现自我理想的工作,是你真正发自内心想去做的。那么,低价值工作就是那些重复、琐碎、缺乏挑战性的事情。
实际上,一个人能毕生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概率是非常低的,何况还要理想与面包兼得。更残酷的真相是,大部分人所谓的理想不过是聊以自慰的念想,并不准备为其付出超常的努力和坚持,一旦成为工作,便会被打回原形,理想面目全非。
无论什么行业或岗位,工作的重复才是常态。直接跳过基础能力、工作习惯和心性的磨练,我们就难以适应更复杂、更高输出的工作。
所以,对于一名初入职场的人而言,哪怕是最简单的工作,也是高价值的工作。
电影《我的废墟生活》里,女主角乔治娅是一名导游。在她看来,自己的工作就是带着不同的游客,无数次走过相同的景点,作千篇一律的解说。这让她越来越心生厌倦。
直到有一天,一位游客的话让她豁然开朗:你若只是把工作看成一项任务、一件活儿,就没法让它变得好玩儿。
之后,乔治娅决定作出改变。她不再只是照本宣科,而是尝试将自己对神话故事的个性化理解融进解说里,没想到,得到了游客的高度认可。这时,乔治娅才意识到,其实除了换个环境之外,还有更根本的解决之道:可以换一种心态面对自己的工作。
比尔•盖茨说,将你的职业当成一门事业来做,荣誉感和使命感会立即将你工作中的一切不如意一扫而空。
要知道,即使工作本身没有创造特别大的价值,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把它看作是建设自己的机会,用热爱来赋予它新的意义。
2
始于热爱,成于专注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在写给儿子约翰的信里提到:“我初进商界时,时常听说,一个人想爬到高峰需要很多牺牲。然而,岁月流逝,我开始了解到很多正在爬向高峰的人,并不是在‘付出代价’。他们努力工作,是因为他们真的喜爱他们的工作,并长期专注于自己做的事情,所以自然而然也就成功了。”
一个人对事物的热爱程度,决定了他的专注程度。因为只有当真正热爱一件事时,才会毫无顾忌地投入,不计较得失,不甘于现状,才能减少因任务切换而造成的时间和心力浪费,体会到心无旁骛所带来的愉悦感、充实感,辛苦心不苦。
专注的程度高低,也决定了能否走到优秀、走向卓越。
聪明人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高估自己的能力,定下一堆目标。结果往往是既成不了全才,又成不了专才,缺少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梁启超说过,无专精则不能成。一个人如果不能专注地做事,即使是天才,也可能一事无成。相反,哪怕资质平平,只要能把一件事专注地做好,也可以做出意想不到的成绩。把时间和精力平均分配,去凿许多浅井,还不如聚在一处,凿一口深井。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如果人的一生是漂泊在大海里的一叶孤舟,那么热爱便是决定能否到达彼岸的船桨。既然选择了“一方热土”,就要扎根下去,然后时间会告诉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