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君子始终是白天勤奋努力,夜晚戒惧反省,虽然处境艰难,终究没有灾难。出自:《周易·易经·乾卦》。原文节选: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爻辞: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也有断句为“夕惕若厉,无咎”。)
乾乾,勤勉努力。惕,警惕。厉,危险。咎,灾难、灾害。
爻辞的原意是,乾卦第三个阳爻称为九三,意思是占筮到乾卦这个爻,表示君子白天勤勉努力,夜晚又十分警惕,虽然身处危险境地,也没有灾难。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反复,往来行之而不舍。道,在传中是指正道。
《象》传的解释的意思是:爻辞所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是说君子反复行正道而不舍,白天勤勉不惰,夜晚反省警惕,所以虽处于危境,也没有灾咎。(但是,如果所行非正道,则有灾咎。)
上述结论是怎么来的呢?还是从九三爻所处的位子来分析。九三爻是阳爻,居阳位,本来是不错的。可是九三之位也是处于一个上不上,下不下的位置。下卦的末端,无法确知下一步的发展途径,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毕竟是阳爻代表君子,所以知道终日勤勉努力,夜晚又十分警惕。君子又走正道,即使有危险,也不会造成灾难。
王弼认为,此爻处在下卦的顶端,上卦的下方,又不在中间位置。有“重刚之险”,即处于两强相争之地。上不在天,没有让尊崇之人安心;下不在田,自己的地位也不稳固。所以不仅要“终日乾乾”,而且要“夕惕要若厉”。居上不骄,在下不忧,因时而惕。不失其几。虽危而劳,但是可以无咎。
后人将此爻比喻成代表人的一生35至45岁左右这个阶段。此时处于事业不上不下、压力最大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就得终日努力,时刻保持警惕,晚上还得反思自己。时刻有危机感,反而没有什么危险。
《文言》: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成,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上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译文】
九三,君子整天勤勉健进,直到夜静更深时还像遇到危险一样保持着警惕,这样,就会免于灾祸。
君子始终是白天勤奋努力,夜晚戒惧反省,虽然处境艰难,终究没有灾难。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君子致力于培育品德,增进学业。以忠信来培养品德,以修饰言辞来建立诚信,这是操持自己事业的立足点。
君子讲求忠贞守信,所以能增进道德德;检点言辞行为、树立诚信威望,所以能建立基业,知道应该做的事就去努力做,这叫做先见之明。
知道自己应该退位就把位置让出来,可以保存其信义和奋斗成果。只有这样做,身居一方之主的高位才不会骄傲自负,处在臣下的位置也不会自卑烦恼。所以说,君子既要勤奋不息又要随时反省,保持居安思危的警惕性,只有这样,才能在面临诸多危险时保住平安。
【注释】
君子:是贵族和读书人的通称,后来泛指一切有才有德的人。
终日:就是一整天。
乾乾:勤勉而刚健。
夕惕若厉:
惕,警惕。
若,像,如。
厉,危险。
咎:小的灾难。
【评析】
以“若”为语助词,将“惕若”解为警惕的样子。
九三爻辞所指的“君子”也是《周易》称之为“经”的部分首次出现的“君子”。
由此可见,“君子”作为中国人文心理象征道德品行的文化符号在殷末周初就已经深入人心。
后来,“君子”成为儒家文化推崇和追求理想人格的最高境界,深远而广泛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品德、言行等诸多方面,也成为中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标准。
作为君子,就应该像“九三”一样乾乾警惕,勤谨慎重。
在社会实践中,
一方面,“九三”成为中国人自勉“修身”的标准,
另一方面,“九三”也成为中国人做人、做事坚强精神,和不屈意志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当然,这并不真的是孔子说的,我们还是权且当作是孔子的言论。
知至,预知事业之发展将到某种地步。至之,作到某种地步。几,微也,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知终,预知事业有某种结果。终之,作到某种结果。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孔子说:“君子增进自己的德性修治功业,忠诚信实来增进自己的德性。修饰自己的言辞表明其诚挚,所以才成就功业。预知事业之发展将到某种地步,自己就努力为之做到某种地步。这样才可以谈事业之吉凶的机微预兆。君子预知其将有某种结果,努力为之做到某种结果,这样才可以与存正义。九三爻居下卦之上位而不骄傲,居上卦下之下位而不忧愁。是故,君子刚键自强而又随时警惕,虽有危厉,最终也没有灾咎。”
看看,《文言》传将这种九三爻辞演绎成了人生观。